听!全国两会上的“物业好声音”!
全国两会正在进行时,今年的两会承载着特殊而重大的历史使命,尤为引人瞩目。与此同时,与物业相关的话题备受关注,不少参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大佬等纷纷提出多项提案和建议。
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北京叶氏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叶青建议:
以常态化疫情防控为契机,加强智慧社区建设,完善网格化管理,调动物业企业、房地产经纪机构等社区企业力量共同参与社区治理,提升社区管理与服务科学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更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他建议加大财政投入建设社区新型基础设施,推进社区设施智能化有序升级,推动5G、物联传感终端、人脸识别等新型技术在社区层面的应用,有效提高基础社区数据采集、精准感知、智能服务等能力;完善网格化管理体系,实现“人房共管”,同时调动企业力量共建社区网络,强化资源调配能力。
他特别提到,在智慧社区建设中,建议在发挥党组织在网格化社会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的同时,充分整合社区资源,鼓励多元化主体嵌入网格,共同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以财政、税收、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物业企业、房地产经纪机构等社区企业为社区提供专业服务,接入智慧社区系统,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管理模式。
全国政协委员、百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提议,加快推动智慧养老进社区,用科技让老年人的生活更轻松。
李彦宏建议相关部门加强政策引导,鼓励更多智能设备进社区,拓展和深化智慧养老服务。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药科大学教授、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江学者李萍建议加强高等院校养老服务专业建设。
李萍表示,我们还要努力提升养老服务职业吸引力。她建议国家层面出台专门针对养老服务人才的职业激励和优惠扶持政策,推广月度岗位津贴制度,推行“最美养老护理员”“最美养老院长”评选等职业褒扬制度,提升养老服务的职业认同感和行业美誉度。
另外,她还建议积极拓展养老服务职业发展空间。李萍表示,国家可出台相关政策,由各省卫生、教育主管部门等指导,建立专业培训机构,对现有从业人员或有从业意愿的人员进行培训,探索养老“物业+”“家政+”“医疗+”等形式,鼓励物业服务人员、家政服务人员和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参与养老服务。
全国政协委员、正荣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欧宗荣提交了一份《关于推动社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提案》。
其关注焦点投向社区养老,建议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推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积极引导民营资本参与,探索‘物业服务+养老服务’模式,切实增加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有效供给;同时建议加大养老服务领域人才培养。
全国人大代表、东莞瑞丰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工会主席曾香桂呼吁积极搭建平台,推进老年群体参与社会治理。
曾香桂建议,探索推进“党建引领+社区主导+社工引导+自组织策划+老年人参与”的小区治理新模式,激活老年群体社区善治新力量。同时,加大老年社会组织的培育力度,通过调动热心公益服务的老党员、老干部、老军人、老教师、老居民,让其采取结对帮扶、邻里互助等方式,让更多老年群体积极参与社会治理,继而增强老年群体的社交主动性和自我认同感。
曾香桂还提议,社区可以通过组建义务巡逻队、垃圾分类督导小组、老年文体队、调解服务队,或者考虑打造小区公共议事厅、召开楼门楼栋议事会等办法,让老年人群体能通过多元化的方式参与到社区治理工作。
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是突发事件预警、减缓、处置和恢复的关键环节,其防灾应急功能的强弱直接影响公共安全。为此,民盟中央建议:
1.提升社区应急协同能力。2.提升社区应急信息处理能力。3.提升社区应急物资保障能力。4.提升社区应急响应能力。5.提升社区应急人才保障能力。6.提升社区应急主观认知能力。
全国政协委员、新鸿基地产主席兼董事总经理郭炳联的提案主要围绕中央十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住宅物业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出:
可考虑成立统一的监管机构,进一步厘清行业管理权责;灵活处理物业管理项目重建和改造的补贴单位,提升企业投资积极性;建议采用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通过地方税收支付而非由物业管理费再摊分的公平收费模式。
全国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佘才高建议:
加快推进业主自治组织立法,从法律角度明确权利义务,促使业主自治组织更好地为广大业主服务,促进社会安定和谐。他提出,首先,明确业主自治组织的法律地位。其次,明确业主自治组织权责边界。同时,引导物业管理活动融入社会治理。
全国人大代表、邢台学院教授陈凤珍建议,应推动建立城镇居民小区长效维护管理机制,提升城市品质,增强广大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陈凤珍代表建议,应主动探索试点示范,学习借鉴先进经验,选取2至3个代表性强、问题相对集中的设区市和县城,探索建立城镇小区特别是老旧小区预防性维修、维护机制。
此外,陈凤珍代表建议,应强化法治保障,推进维修资金管理制度立法修订完善。通过立法,紧密结合实际,有效破解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征缴归集难、使用门槛高、管理方式落后、审批程序复杂、信息不透明、保值增值机制缺失等群众反映强烈的堵点、难点、痛点,切实保障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